找到相关内容106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众僧。”  第四是: 又以增进心修行五悔,兼修六度,福德力故倍助观心,更一重深进,名第四也。文云:“况复有 人,能持是经,兼行六度,其德最胜,无量无边,譬如虚空至一切种智。” 第五...并索三衣钵、杖以近身,自余道具分为二分, 一分奉弥勒,一拟羯磨。令唱法华经题,又听无量寿竞。有人问其功德,云:“吾不领众必净六根,为他损己,只是五内位耳,汝问何生者?吾诸师友侍从观音,皆来迎我”,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洛阳伽蓝记零笺

    晋嵇康世号嵇中散是也。  中散,(北)魏列四。」田素兰校注说同杨笺。  按﹕汉晋时「中散大夫」虽得省称「中散」,然  北魏职官,兼有「中散大夫」与「中散」,二官性质  不同,不应相混。魏书官氏志,太和十七年职员令,  有「中散大夫」,第四上﹔又有「中散庶长」,从  第四上﹔「侍御中散」,第五上﹔「中散」,第  五中。考之北魏史传、碑志,又有「中散令」、「  太卜中散」、  294页  「...

    叶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773968.html
  • 回鹘文《金光明经》及其忏悔思想

    法师译自梵语)和书末的回向文(当为抄经者所撰)。 第二卷现存48叶,其中2~20叶保存完好,基余则残损严重,且无结尾,内容包括第三《分别三身品》(至II. 29a结束)、第四《梦见金鼓忏悔》(自Ⅱ. 29b始)前部。 第三卷存35叶,缺第1、3叶,内容包括第四后部和第五《灭业障》前半(III. 39a, 9)。 第四卷存有1~50、53~74叶,仅缺少其中的第51~52叶,内容包括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997100.html
  • 以妙观察智解开烦恼与惑网

    积重难返,甚至连一般烦恼也难以对治,所谓"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"。当我们没有观察对治时,烦恼似乎是三界中最厉害的怨敌,但当我们认真去观察或对治它时,这件事就显得轻而易举。以上这些道理在《入菩萨行》第四...

  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讲授 堪布索达吉口译

    |烦恼|法王如意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2006182145.html
  • 千年论辩——古因明之轨迹

    反应不敏捷的问题等。第三是“辩正论品”,是用具体的辩论例子介绍辩论过程。第四是“相应”,主要是讲误难的,它列了20种情况。  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辩论理论体系,实际上是《正理经》的功劳,《正理经》从...菩萨的著作。这《方便心论》,其实完全是讲辩论理论的,它一开首就说,“若能解此论,则达诸论法”。在第一里,讲了“八种义”,说“明解斯八义者,决定能达一切论法。”八义就是“一曰譬喻,二随所执,三曰语善,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438398.html
  • 以妙观察智解开烦恼与惑网

    积重难返,甚至连一般烦恼也难以对治,所谓"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"。当我们没有观察对治时,烦恼似乎是三界中最厉害的怨敌,但当我们认真去观察或对治它时,这件事就显得轻而易举。以上这些道理在《入菩萨行》第四中讲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446035.html
  • 关于因果

    ,是由土壤、阳光、气候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,决非人为所致,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,因果也是如此。   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因果方面的问题,可以看《俱舍论》第四,其中阐述的因果道理十分清晰明了。如果对因果没有...一定发生。前面三种称为定业,第四种叫做不定业。   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,其他的普通人乃至俱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彻底了解。佛出世时,印度有许多外道,他们用神通亲眼看到一个一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5256151.html
  •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·共因乘

    (第三)及不共果乘(第四)后之提要。   共因乘   于共因乘可概述其要义如下,此如《幻化网秘密藏续》云(卷二,第十三):   所证唯片面 非圆满证知   由是可知小乘只能依止片面证悟而...能所皆空,思维法性即空性,亦摄离边中观宗“等持”之义。如《入菩萨行论》(第八·第四颂)亦云:   知有止胜观 能灭诸惑已   5、行者:菩萨于(修)后时,重他轻己,为有情而行。其“行”之自性,...

    敦珠宁波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957211.html
  • 地藏及地藏精神

    不可思议的神力、智慧、慈悲和辩才,所以忆念、诵读、供养《地藏经》就有数不尽的利益了。经文第四中说:“若有男子女人,不行善者、行恶者、乃至不信因果者、邪淫妄语者、两舌恶口者、毁谤大乘者,如是诸业众生,...有的,作为佛教信徒信仰的对象,地藏菩萨的历史久远。《地藏经》的《忉利天宫神通》中说:“佛告文殊师利,譬如三千大千世界,所有草木丛林、稻麻竹苇、山石微尘,一物一数,作一恒河。一恒河沙,一沙一界,一界...

    九华山佛学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4659741.html
  • 揭秘: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

    ,这与粮食成熟的道理相同,是由土壤、阳光、气候等诸多因素综和而成,决非人为所致,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,因果也是如此。 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因果方面的问题,可以看《俱舍论》第四,其中阐述的因果道理十分清晰...没有果报。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,这是什么原因呢?如果这个因(或业)的能力很微弱,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,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。前面三种称为定业,第四种叫做不定业。 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,其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576625.html